人工智能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学院是我校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工科学院。目前在校生达3100余人,学院专业招生报到率高,毕业生薪酬和对口率高,深受企业欢迎。
学院现有教师97人,行政人员35人,专任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34人,博士14人,“双师型”专任教师49;来自行业及企业的兼职教师100余人。现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3个,国家技术能手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省级名师2人、千百十人才3人。
学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空间等专业群,建有计算机、电子、通信专业类共6个专业,分别为软件技术(专科)&软件工程技术专业(本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科)、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专科)、工业软件开发技术专业(专科)、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专科)、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专科)。其中软件工程技术已于2024年开始本科层次招生。
学院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接ICT产业,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建有教育部工业互联网虚拟仿真基地、广东省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创新团队、广东省智能物联与控制技术研科创新团队、广东省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心,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10个省级教学与科研平台。产生科学技术奖3项,发明专利36项,技术标准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研制全国专业教学标准7项,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8本。
近三年,学院承办省级以上各类学生竞赛共15项(国赛3项,省赛12项);学生获国际级竞赛奖9项,国家级竞赛奖103项,省级竞赛奖563项,其中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3项;挑战杯国赛银奖1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金奖2项、省赛一等奖38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3项;连续3年在华为ICT全球赛获得国际一等奖,其他各类专业类竞赛屡获佳绩。
学院建有34个专业实验实训室,面积6000平方米,价值5000多万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聚焦工业互联网技术领域,创新“群内共享,校内协同,产教科融合”精准育人模式,拟打造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科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具备国际视野的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与ICT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牵头成立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团队工业互联网产教科融合基地、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与科大讯飞合作共建“新工科协同教育基地”;与华为合作共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飞腾合作共建“工业融合软件与智能产品开发中心”;与蘑菇物联合作共建“5G+工业互联网产教中心”。建立广轻-奥迪威传感器技术研发中心、“互联网+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依托基地和中心,学院积极创新培养模式,面向在校学生积极开设面向就业的“工坊班”,构建“模块化课程设置”、“学分互换”、“师资混编”、“双训基地”、“就业对接”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跨界融合,强化精准育人,形成立体式人才培养构架,培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政校行企协同、产教科创融合”特色人才培养高地,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