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5月20日人工智能学院在南海校区北区、新港校区举办“智启匠心 能创未来”专业风采展。
本次专业风采展生动呈现了人工智能学院"产教互哺、科教融汇"的办学特色,通过自主研发智能科技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与知识讲座,全面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产教融合领域的卓越成果。
“产教互哺”秀肌肉
软件专业师生团队在文心大模型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了智能四足机器狗森林巡检系统,项目模拟真实森林中巡逻与打击非法狩猎场景,使机器狗实现可灵活完成自动巡检、避障越障和完成指定任务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仿生机器人技术的前沿应用。

智能产品专业师生团队自主研发的步兵机器人,具有炫酷的外表,借助超强的AI技术,具备线路识别、物体识别、行人跟随、掌声识别、姿势识别等多重功能,能够实现多任务、高难度的精彩对战。
该项目获得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4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步兵对抗赛三等奖、3V3对抗赛(非甲级)三等奖。

智能产品241盘子锋在参与机甲机器人开发项目中收获颇多,“通过对机器人进行反复的技能测试、优化和完善,我系统地学习了机器人技能开发技术,提高了实践能力。”

▲我校学子正在介绍基于信创智能工业物联数据平台
学院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广东省智能工业物联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广东省智能物联与控制技术科研创新团队精心研发的基于信创智能工业物联数据平台。该平台既是企业数据采集的“智慧眼”,具有多设备兼容采集和高效通信传输的功能,又是院校实训的 “孵化园”,实现沉浸式实训场景和教学管理一体化。目前,平台已在多家企业和院校成功应用,助推企业产生实际经济效益134万。

▲智能视觉识别与目标检测系统
工业互联网专业师生团队自主开发的智能视觉识别与目标检测系统,利用精心设计的神经网络,实时识别和分类图像中的物体,预测目标边界框和类别。在一定条件下系统以每秒45帧的速度处理目标检测任务,适用于智慧城市、河道治理等需要即时决策支持的领域。该项目目前已投入企业生产,为企业创收近200万元。

▲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学子正在操作智能视觉识别与目标检测系统
“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编程语言开发能力和深度学习调参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真正理解了算法效果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参与智能视觉识别与目标检测系统开发的工业互联网231肖钰鹏表示。
人工智能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设置”“学分互换”“师资混编”“双训基地”“就业对接”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互联网+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学子们在“互联网+创客空间”进行竞赛模拟演练
近三年,学院师生累计产生国家级技术标准7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发明专利36项;学生获国际级竞赛奖9项,国家级竞赛奖103项,省级竞赛奖563项,其中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3项......
打卡校企“联名款”体验
人工智能学院与广州易方信息科技公司共同打造虚拟数字人技术实训室,1分钟打造个人专属数字人形象,2分钟成为AI数字人进入虚拟世界。

▲我校学子现场体验个人专属虚拟形象订制服务
网络钓鱼攻击、wifi陷阱模拟体验,干货满满的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学子们沉浸式感受“科技+人文”的无限可能。
▲体验“网络攻防卡牌”游戏
▲工业互联网技术专业学子正在操作视觉自动物料分拣系统
▲体验网络攻防演练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
▲体验AI实时互动
生命健康学院食安241钟思敏体验后表示:“我最感兴趣的是AI数字人订制体验,这项科技可以运用到我所学的食品安全专业中,在食品安全的科普推广视频里放入AI数字人,以更智能、更便捷的方式科普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
人工智能学院与ICT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学院与华为合作共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深信服共建实训室、订单班;与飞腾合作共建“工业融合软件与智能产品开发中心”;与蘑菇物联合作共建“5G+工业互联网产教中心”;与保利威共建虚拟数字人技术实训室等。
依托共建的基地和中心,学院着力打造“政校行企协同、产教科创融合”特色人才培养高地,着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软件221王爽目前在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工作,顺利入职的她感慨道,“在校时,我掌握了数字人采集、数字空间搭建的相关技术,项目的每一次实战机会都让我快速成长,也让我在毕业后的求职中脱颖而出。”
技术宅的“变形记”

▲“数字科技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在解说项目实践情况
数字科技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利用数字技术,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了肇庆市德庆县数字云游空间,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云游德庆。该项目入选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100个优秀品牌项目之一。
自2016年开始,IT电子志愿服务队在南海北校区以及佛山市狮山镇周边社区不定期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精准对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需求,积极投身公益实践。
人工智能学院将围绕制造强国战略部署,以职业教育本科为根基,以产教科创深度融合为驱动,培养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开阔产业视野、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图文/广轻融媒体中心 帮扶办)